各縣(市、區)人社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組織人社局、市直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動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根據《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做好新一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推薦工作的通知》(豫人社函〔2023〕38號)精神,現就做好新一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推薦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范圍
(一)推薦人選必須是近5年在專業技術崗位或技能崗位上工作的在職人員。重點推薦在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項目、重大基礎科學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等領域涌現的優秀人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支撐國家重大科技戰略創新發展的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長期扎根一線專業技術和技能崗位并作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以及港澳臺地區在內地(大陸)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含外籍)中符合推薦條件的人員,均可按程序推薦。
(三)在企事業單位中擔任領導職務后不再直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或技能工作的人員,擔任副省部級及以上領導職務和享受副省部級及以上待遇的人員,以及黨政軍群機關的工作人員,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政策有明確規定的人員外,原則上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四)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不重復推薦。
二、推薦條件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必須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遵紀守法,有良好的科學精神、專業精神和工匠精神,模范履行崗位職責,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努力工作。
(一)專業技術人才。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近5年取得的專業技術業績、成果和貢獻突出,并得到本地本系統同行專家的認可。一般應具備高級職稱或相應專業技術水平。
1.在自然科學研究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開展研究工作,學術造詣高深,研究成果有原創性和重大科學價值,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公認,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或者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在本領域有較強的的學術影響力,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或國家自然科學獎或國家技術發明獎或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以下簡稱國家科技獎勵)主要參與人員;
(2)中國專利金獎的主要完成人(前二名);
(3)獲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
(4)獲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以下簡稱省科技獎勵)一等獎(前二名)或2項二等獎(第一名),獲國家部委級獎項的參照省科技獎勵執行;
(5)作為主要完成人(前三名),完成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或兩項以上子項目;
(6)作為主要完成人(前三名),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或重大項目;
(7)主持完成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
2.在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圍繞國家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開展技術攻關,有重大發明創造、重大技術革新或解決了關鍵性技術難題;或者長期工作在工農業生產和科技推廣一線,有重大技術突破,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或者在技術成果轉化及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推廣中業績突出,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國家科技獎勵;
(2)獲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
(3)獲省科技獎勵一等獎(前三名)或二等獎(第一名),獲國家部委級獎項的參照省科技獎勵執行;
(4)主持完成的項目獲國內本行業或領域最高獎;
3.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成績卓著,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以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等作出突出貢獻,是本學科領域的帶頭人,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或河南省發展研究獎一等獎(前二名)或2項二等獎(第一名);
(2)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3)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入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文庫或鑒定為優秀;
(4)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軟科學項目,同時,獨立發表的論文被CSSCI收錄6篇以上,或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本專業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的論文被SSCI、A&HCI收錄2篇以上。
4.在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為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供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科學理論依據,具有特殊貢獻,并獲省部級以上表彰或獎勵的人員。
5.在宣傳文化領域,成績卓著,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廣播影視、互聯網宣傳、國際傳播、精神文明建設等改革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是本專業本領域的領軍人才,并獲全國本行業或領域最高獎的主創人員(前二名)。
6.長期工作在醫療衛生工作一線,醫術高超,治療疑難、危重病癥成績突出;或者有效預防、控制、消除疾病,創造健康有益環境,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保障國家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社會影響大,業績為同行專家所公認,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中國醫師獎或金刀獎等衛生行業國家級學術、技術獎勵;
(2)獲白求恩獎章或南丁格爾獎;
(3)獲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
(4)獲省科技獎勵一等獎(前三名)或二等獎(第一名),獲國家部委級獎項的參照省科技獎勵執行;
(5)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重點專科,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重點研究室的學科帶頭人;
(6)擔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7)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本專業中華系列雜志(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6篇以上論文。
7.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教練執訓工作一線,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具有國際領先的教育教學理念、堅實的學科教學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在所從事的學科教學和教練執訓領域中,能力和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為同行專家所公認,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2)獲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一名);
(3)主持完成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
(4)從事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工作,成績突出,獲省部級及以上表彰或獎勵;
(5)在教練執訓工作中,在比賽前四年內執訓滿兩年,培養訓練的運動隊或運動員在世界三大賽(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中獲得獎牌,或取得亞運會或全運會冠軍,或打破世界紀錄或全國紀錄并被相關體育組織承認。
8.長期工作在企業科研生產一線,在推進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型號、項目),或者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或者實現研究成果轉化、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作為第一完成人擁有2項以上有效發明專利并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
9.在其他行業、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民生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二)高技能人才。長期工作在生產服務一線且從事本職業(工種)5年以上,技藝精湛,貢獻突出,一般應具有高級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得過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原技能大獎、中原技能大師等榮譽,業績突出,影響廣泛。
2.在技術革新、技術改造上有重大貢獻,獲得過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國家專利等。
3.在本行業中具有領先的技術技能水平或有重大技術革新,在某一生產工作領域總結出先進的操作技術方法并取得行業公認。
4.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或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推廣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并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在本職業(工種)中具有絕招絕技絕活,在行業內產生重要影響。
6.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獲得優勝獎及以上獎項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得金牌。
7.在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技藝精湛,在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在發展特色經濟、帶動特色技術技藝、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作用明顯。
8.在培養技能人才和傳授技藝等方面成績突出,在國內、行業內有較大影響。
(三)民營經濟領軍人才。按照《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關于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人才政策〉的通知》(豫人社〔2018〕31號)要求,本次推薦工作單獨設置民營經濟領軍人才申報指標。申報該類人才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高端裝備制造、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大數據及網絡安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航空經濟、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引領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中民營企業的核心研發人員或技術能手,具有高級職稱或是高級技師。
2.擁有核心技術或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良好的市場意識,有效組織并引領創新團隊,組織開展技術含量高、關聯度大、支撐引領作用較強的產業創新項目,在推進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做出積極貢獻,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各地、各單位要把新一輪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推薦工作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措施,認真學習領會通知精神,按照通知要求,高質量組織開展人選推薦工作,按時報送推薦人選材料。
(二)總量控制。請嚴格按照推薦指標數開展推薦工作,不得超指標推薦。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指標不得混用或自行調劑,同時具有高級職稱、高級技師(一級)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術技能人才,原則上按高技能人才推薦。2019年、2020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且尚未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以及在2021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考核中取得優秀等次的人選,按照有關文件精神,符合推薦條件的按程序推薦,可不占推薦指標數。
(三)突出重點。人選選拔工作要進一步突出需求導向,對參加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項目、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攻關、抗擊新冠疫情、突發公共事件處置等并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各地、各單位應予以優先推薦。要優先推薦長期扎根或服務于貧困、邊遠地區的專家和民營經濟領域的優秀人才。
(四)提升質量。堅持德才兼備,嚴格推薦條件和標準,樹立科學評價導向,杜絕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和論資排輩等傾向,切實將最優秀的人才推薦上來。
四、材料報送
(一)報送材料
1.推薦報告2份。推薦報告以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直單位正式文件形式報送,并注明聯系人、聯系方式(電話、電子信箱)。
2.業績證明材料復印件1份。
(二)報送時間
請于3月20日前提供推薦報告和候選人相關業績材料,嚴格按照時限要求報送材料,逾期不予受理,視為自動放棄推薦資格。
(三)聯系方式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馬楊0374-2621126
職業能力建設科:張宇0374-2625179
地址:許昌市魏文路與竹林路交叉口許昌創業中心A座905室(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1405室(職業能力建設科)
2023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