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做好大眾創業各項工作,許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導向,以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為目標,以構建創業創新基地等創業服務平臺為載體,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強化創業激勵政策支持,完善配套創業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全市創業規模和創業質量,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實現經濟發展和創業就業雙促進。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2家,累計孵化成功創業實體數555戶,帶動就業1.25萬人。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平臺建設,提升創業服務。依托市、縣、鄉三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積極為創業者提供注冊登記、政策咨詢、創業指導、社保關系接續和優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務。從有經驗和有行業資源的企業家、職業經理人、返鄉創業農民工中選拔創業導師,成立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充分發揮創業導師團的出謀劃策作用,把新的創業理念不斷植入創業者的規劃中,根據創業者要求“點對點、一對一”幫助他們優化創業計劃,化解潛在風險。
(二)抓政策扶持,加強創業保障。一是加大創業就業政策信息宣傳力度。統一向社會公布全市創業孵化基地空余場所信息,并充分利用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實現入駐號召、政策宣傳的全覆蓋。二是落實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創業業主給予創業場租補貼及社保補貼。對于園區內初次創業的業主,開展5000元的一次性開業補貼申報活動宣傳;對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并與其簽訂一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三)抓創業培訓,提升創業能力。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由人社部門牽頭,多路并進,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同時,結合返鄉農民、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各類創業群體的創業實際需求,創業培訓機構積極開展貼近群眾需要的電子商務、農家樂旅游、種植養殖等創業培訓,提高創業群體不同的創業興業能力。
(四)抓特色創業,提高創業效益。鼓勵創業業主打造特色品牌,尤其是返鄉農民工利用家鄉資源優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農業生產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農民工返鄉創辦的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容量較大、門檻較低的就業渠道。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為當地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降低了外出務工的成本。特別是創辦的農產品加工、種植和養殖業等新興農業經濟實體,加速了當地的土地流轉,讓越來越多的農民不但獲得土地流轉的收益,還得到就近到企業務工的收入。眾多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不僅幫助當地百姓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從源頭上解決了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的問題,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下一步,許昌市人社局將不斷深化改進工作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做好創業孵化基地服務工作,精心打造人社優質服務“樣板間”,將優質、高效服務作為創業就業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更加精細、更具針對性服務著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益的創業“大本營”,提高孵化基地入駐企業創業創新成功率,使有更多創業愿望的群眾能創業、創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