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加快集聚各類人才,建立科學規范的人才選拔、評價、培養和激勵保障體系,常態化開展人才認定工作。
人才認定分為六類,國際一流人才(A類)、國內一流人才(B類)、省內一流人才(C類)、市內一流人才(D類)、青年優秀人才(E類)、青年潛力人才(F類)。
常態化分類認定實行“隨來隨認”,對特殊情況人才進行集中認定,遇有重大引進計劃、頂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議”認定。
經認定的人才,可享受獎勵補貼、編制使用、住房保障、醫療保健、配偶就業安置、子女入學、專屬服務、交流聯誼等相應支持政策和待遇。
對省級認定的A、B、C、D類高層次人才全市各級共認,可享受相應配套服務保障政策。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編制全市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吸引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海內外創新創業人才在許創辦企業或進行成果轉化。
設立“許昌英才創新創業股權基金”,由市投資集團負責運營,對擬扶持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實施“一人一策”,市投資集團以專家評審組推薦的擬支持項目為范圍,商議確定投資方案,所占股份不應超過企業總股份的10%,投資金額原則上不超過1000萬元,所占股份只享受項目收益和分紅,并適時退出。
對全市產業發展具有奠基性、戰略性、支撐性的頂尖創新創業人才項目,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研究確定扶持政策。
加強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到2025年,引進青年優秀人才、青年潛力人才達10000人,對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優秀人才給予每年一定的生活補貼。
實施博士后招引行動,加快培養一支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博士后青年人才隊伍,對全市新設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的設站單位分別給予一定的啟動資金;
設立博士后研究人員生活補貼經費,全職在站博士后,一次性享受一定的生活補貼;
博士后研究人員出站留許(來許)工作,一次性獎勵一定的安家經費。
聚焦重點創新平臺發展需求,加快集聚一批創新人才,主要包括符合《許昌市人才分類認定支持辦法》認定標準的A、B、C、D類人才,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博士研究生、急需緊缺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高級技師等。
鼓勵重點創新平臺建立健全符合單位、科研人員、技術轉移機構等各方利益的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兌現落實科研人員技術入股等激勵創新政策。
服務“633”工業體系發展需要,征集重點企業緊缺人才需求,搭建重點企業引才對接平臺,指導重點企業外出招才引智,依托專業化團隊開展人才招聘服務,著力引進高層次技術研發、高水平經營管理、高素質專業技能等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急需緊缺人才。
重點企業引進的各類人才,優先推薦申報市高層次人才認定并享受相應待遇。
以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為重點,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到2025年,培養10名左右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領軍型企業家,100名左右在細分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家,1000名左右精通戰略規劃、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管理、財會、法律等專業知識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聚焦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引進工作機制和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項目、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金藍領”技能提升培訓項目。
強化重點領域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養,按照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不同類型,分別給予每人2000元—5000元的技師項目培訓補貼。
開展各類職業(工種)技能競賽,對獲得全市技能大賽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優勝獎的選手,分別給予5000元、3000元、2000元和1000元獎勵。
打通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全日制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按高校畢業生同等待遇享受就業創業補貼政策。
到2025年,全市新培養高技能人才13.5萬人,評選許昌技能大獎獲得者10名、許昌市技術能手50名。
探索校地人才合作新模式、新路徑,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發揮駐外聯絡機構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全市相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與發達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的溝通聯系,搭建合作平臺,深化交流合作。
強化企事業單位與市內高校、職業院校合作,以許昌學院為基礎,聯合河南農業大學許昌校區、中原科技學院許昌校區,探索建設許昌市科技研發合作平臺;以許昌職業技術學院、許昌電氣職業學院等高職院校為基礎,聯合市中職院校,探索建設許昌市技術工人培訓合作平臺。
進一步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創新招才引智模式,鼓勵企業引進市外高端人才時在市外獨立或聯合建設研發平臺,打造“人才飛地”。
著力優化事業單位招才引智軟環境建設,暢通事業單位招才引智“綠色通道”,為高層次人才或急需緊缺人才提供編制、招聘、崗位等優惠政策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便利快速服務。
用人單位或主管部門可根據單位事業發展需要和人才需求狀況,制定《人才需求計劃》,經審批同意后,可自主擬定實施招聘方案,自主開展招聘活動。
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使用編制保障力度,按照“總量控制、動態調整、專編專用、人走編收、循環使用”的原則,設立人才專項編制,符合條件的市直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可使用人才專項編制引進。
市直重點引才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即時向市委編委申報引進高層次人才。
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努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為吸引集聚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
加強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推動市級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
提升高層次人才政治待遇,強化精神激勵,注重推薦符合條件的各類優秀人才作為“兩代表一委員”人選和勞動模范候選人。
不斷增強各類人才對許昌的歸屬感,籌集建設人才公寓,為各類人才在許就業創業提供過渡性住房支持;
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隨遷配偶,實行就業計劃安置;
為高層次人才子女在學前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提供優惠政策;
將高層次人才納入市、縣保健服務范圍,享受相應的保健待遇;
組織開展人才聯誼交流活動,引導和激勵廣大人才扎根許昌、建設許昌。
構建功能完善、資源集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推動人才服務事項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集成辦理、場景式服務,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申報受理、獎勵補貼發放等服務事項。
創新市場化人才工作模式,組建許昌市人才集團,以公益性業務和投資性業務為方向,開展人才引進、人才創投、人才培養、人才數據、人才服務等業務。
建立許昌市人才服務聯盟,對現有人才服務內容、項目進行拓展延伸,在餐飲住宿、商超文旅、健身娛樂、醫療保健等方面向人才提供優質服務,全面提升人才在許工作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
關于大力實施“許昌英才計劃”助推“五個強市”建設的意見